30725320_1662930640460795_2532250492235415552_n  

 

近期,依戀關係受到似乎是繼阿德勒最火紅的辭彙

各社群網站的推波助瀾下

許多人也願意花時間了解依戀關係的脈絡,試圖用一個不一樣的角度理解情緒與行為。

 

作者岡田尊司本身在依戀行為研究上著墨很多

也發行了不少文章與書籍來讓人了解依戀關係

對於心理學最重要的突破就是

依戀障礙成功解釋了許多情境

依戀關係的穩定性與形式

對於人際發展的預判具有非常高的準確度

不管願不願意

依戀關係仍會持續發展

並且伴隨我們相當久的時間。

 

我想依戀障礙一詞首要配對的關鍵詞非伴侶莫屬

「要給多少的空間才算適當的距離?」

「前一個情人的東西為什麼要留?」

「為什麼他總不能再多關心我一點?」

「為什麼他總愛查勤、時時刻刻不放心的追蹤我的行動?」

「為什麼每次遇到衝突與壓力的時候,他寧可躲起來也不願意嘗試著一起解決?」

「為什麼他每次都會因為一點小事情而生氣?」

 

孩童時期與父母的相處是依戀關係發展的雛型

藉由良好的互動方式,能夠讓人發展出較為妥善的「安全型依戀」

但作者又特別提出,並非所謂安全型依戀就是最佳的形式

在不同的環境下,各種的依戀形式都有優勢的應對策略

例如火災或者緊急狀況發生當下

安全型依戀對於事件所帶來的衝擊並不會過度影響情緒

但是這也造成了缺少危機、或者害怕等意識

焦慮型的人則能在當下較有效率的擬出應對方法

 

我們沒有辦法決定他人的依戀個性

但至少我們可以多理解自己的依戀模式

減少無意義的爭吵或者憤怒

了解為什麼逃避型的伴侶不願意立刻淌入事件中

不是因為漠不關心,而是因為他習慣傾向在抽離事件後到舒適圈

再來嘗試著解決問題。

焦慮行依戀的人常因為沒有得到明確的答案而慌張

若這兩個人結成伴侶則會因互踩對方痛楚造成相處上的摩擦

我想除了溝通以外

更重要的是了解彼此的個性

以真正的「同理心」去看待伴侶面對的困難。

也許在你眼中的理所當然

卻是他心頭上的天方夜譚。

 

祝福每個願意理解依戀障礙與依戀關係的人

能夠成為自己和他的解套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浩生 的頭像
    李浩生

    浩生的部落格

    李浩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