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3  

「伴侶必須了解自己心裡深層的問題,也了解對方深層的問題

不斷克服內在的恐懼,超越慣性的防衛,面對真實,

才能創造一個滋養涵容的關係。」-鄧惠文

 

鄧醫師,一位引領我一頭栽進心理學的貴人

她出版的每本書,我想也是對於同時空下醫師心中最敏感的地方

也許是當時諮商的議題占據較多

也許是鄧醫師自己當時感觸較深

講過曖昧、講過獨處、講過熱戀、講過成家、講過離別

這一次,談到婚姻、長期伴侶、婆媳問題、角色分化

奠基於解決問題的方法

仍是「溝通」。

「理性溝通」

 

最讓我熟記的一句話,不是「溝通可以化解很多危機」

而是「溝通無法解決既定的事實」

這兩句話,都是受惠於鄧醫師

一開始聽到這兩句話,只感到矛盾。

「到底是要溝通還是選擇不溝通?」

 

不得不承認,時間不會帶走一切

但是確實也能讓人沉澱,然後孵出名為「經驗」的鵝卵石

透過網路,偶爾上匿名聊天室,聽聽他們的故事

這兩句衝突的話,漸漸少了

運用觀察對方、適時表達情緒等等的方式

「危機會是轉機」

 

但是如果牽涉到的事情格局更大了呢?

「成長背景」、「手足之情」、「生命歷練」

有時候,對方絲毫不肯退讓。因為這牽涉到的

或許是「生存否定」、「經驗否定」,那些從小養成的人格

這時若只是情緒性的發言,我想對於關係的維持並不會有加分的作用

需要的,是一種從旁親密的介入,適時的給予伴侶協助

也許對方不會立即改變,

但是你可以從這件事中看到的

不再只是對方豎立的高牆,而是了解事情背後的動機

「既定的事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兩個人的相處模式」

有了這樣的基礎,才有辦法討論接下來的事情。

 

這本書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前四章牽涉到比較多的心理學概念,奇背景也框於兩人之間

「人格特質」-過度付出人格可能的原因

「接受不完美」-不願意為了一顆樹放棄森林的人

「情緒壓抑」-傳統延續的,男生「不可以脆弱」,以及自我確定。

「愛應該是訊息被對方仔細讀取,且妳針對我的訊息給了回應。」

 

後半段講的是,當結了婚,第三者(小孩)甚至

第四者(另一半的原生家庭)等等的人介入原本的生活

這對夫妻應該如何接招

 

我認為,既定框架還是限制大多數人最無法突破的地方

當然,它絕對不會是一件簡單事

這會讓我回憶起幾年前紅極一時的重要概念

「批判性思考」-跳脫思考的框架

阻礙重重,但卻是讓爭論回歸正確、理性的必經過程

樹立在批判性思考的原則,是理性思考

對於生活一半生命以上的伴侶

長期的隱忍,不懂表達,

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接納各種挑戰,攜手度過每個面臨的抉擇

不斷的覺察與維修,讓關係有彈性,可以支持婚姻關係在人生進程中一次次的轉型

攜手到老。」

 

祝福全天下的情侶夫妻,白頭偕老。

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浩生 的頭像
    李浩生

    浩生的部落格

    李浩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